虽然我们只聚焦于致良知和知行合一,其实心学涉及很多儒家核心理念。
当然,对于不想深入研究心学的大众阳明Fan来说,搞懂 致良知,知行合一
足够了。
高深的理论规约成为简单易懂的几句口号,固然容易流传。而实际上,大家都会有知易行难的感觉。
传习录,有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大学问。老王用本末一体的形式,重新读解大学的重要纲目。除了天人道理合一,强调天地万物一体之仁,最重要的一点在谈至善。
至善就是儒家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此心昭然纯乎天理没有半点人欲,言行没有过犹不及,就是至善。
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仅仅搞懂这个形而上学的道理就觉得自己已然达到至善境界,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这种境界描述起来不过如此,实践起来却是难上难。很多人为此也没有好的办法,归结于老王一句话“事上磨”。本事非常扯谈的一句话,因为是老王说过的,就成了解释说不清道不明的万精油。
如果有人炒过股,倒是有一个比喻。
把炒股比喻成日常行为,那么买入卖出的操作就有一个评价,也可以用善恶来评价。总是在最高点卖出,最低点买入,就相当于至善。
简单吧,形而上的理论嘛。可是现实炒股实践中呢?散户被错误频频,不是抄底抄到山顶,就是一卖就涨。结果越陷越深,慢慢由投机者炒成股东。
当然有不服的可以去试试,不过建议如果你没碰过还是算了。
而老股民都明白,炒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控制仓位。这就相当于人的欲望,心中满是欲望,就如同满仓,一旦被套牢,你就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人心被欲望占满,哪里有半点余地来连接天理,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所以,就像炒股的人经常要清清仓,人不能只做加法,时时也要做做减法。加什么,加天理,减什么,减人欲。
老股民追求高抛低吸,但是这种高抛低吸的决策判断,是经过多年如一日对整体市场,股票,以及庄家人性的认知,理解之上,才能在实战过程中根据具体的各种情形做出接近最高高抛最低低吸的正确判断。这没有诀窍,无非精专和研几。同样,我们在修业过程中同样需要几十年如一日执着地从事我们理想的事业,积累认知。而在某一件事情的决策上,就要微察影响事态变化的各种因素(事理的,人性的),做出综合的判断。这里尤其是人性,你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老王经常谈修业要戒慎恐惧,时时保持体察入微的习惯,最好修炼做到不闻而闻,不见而见的心中有数。
相信很多老股民成功的操作,有时候就是一种说不清的直觉判断,因为他们“看见了结果”,却没有办法表述这个尚未发生的“结果”。
总结来说:“事上磨”这样的答案不需要老王来说,广大劳动人民都会说。
1、存天理,去人欲。尤其是去人欲;
2、精专。用心做好一件你认为最有价值的事;
3、研几。修炼精微的感知能力,超越六感,用心去感知一切实践因素(事理的,人性的)。尤其事道德方面的感知(那就是良知)。
微信
支付宝